人體透過飲食攝取各種營養素維持生存及健康,這些營養素當中能成為能量來源的就是醣類、蛋白質以及脂質三大營養素。醣類經醣解路徑(Glycosis);蛋白質經葡萄糖新生(Gluconeogenesis)產生葡萄糖;而脂質則是經酮體迴路(ketogenesis)產生酮體,在細胞內製造能量。

一般國人的觀念中,認為要多吃主食(即醣類:米飯、麵食、麵包等)產生能量,才能勝任粗重工作,甚至才能供給腦細胞熱能,維持腦神經細胞運作。並且儘量少吃油脂才不會肥胖,膽固醇才不會升高。減油飲食,一直是國人的最愛。

鄭本岡雖然國人普遍認為「油膩飲食會讓人變胖」,但卻常發現「明明已經減油,但體重並沒減少,腹部脂肪一樣地多」。這是因為人體的機制是當大量油進入體內時,肝臟就不再製造脂肪。但採取減油飲食,少吃油吃更多醣類(米飯、麵食等碳水化合物)時,醣類進入體內後肝臟將會把其轉變成脂肪,體內油脂更多,造成肥胖、脂肪肝、動脈硬化甚至糖尿病等問題。

1980年美國推動「低脂飲食」(飲食內容減少油脂,增加醣類等碳水化合物攝取),肥胖及糖尿病人數卻開始攀升,2011年糖尿病病人數竟比1980年未推行「低脂飲食」時增加三倍!只是減油、增加醣類攝取會導致糖尿病發生風險倍增,嚴重危害國民的健康,扭轉長久以來低脂飲食的偏差觀念,實在刻不容緩。後來專家建議應減少醣類攝取量,把脂質攝取比例提升至60%~70%,對人體健康最有益。

油(脂質)是人體不可或缺的三大營養素之一,不僅是體內能量的來源,也能保護細胞、支持大腦運作,並穩定全身神經系統、荷爾蒙及生殖系統的功能。脂質在脂溶性維生素D、A的吸收和運送上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。此外長期限油飲食會引起皮膚粗糙出現皺紋、斑點、很容易老化以及視力減退,會影響消化器官順暢運作、免疫失調、腦細胞反應鈍化,容易疲累,對身體造成重大負面的影響。

(作者劉輝雄京都府立醫科大學博士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eouxl1du86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